万能险监管升级的背后,是因为其充当了险资举牌的“弹药库”。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生命系、宝能系、恒大系、安邦系这四家举牌上市公司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。而这些举牌的资金,除了少量来自自有资金和传统保险产品,大部分都来自于万能险。 5家险企万能险占比超90% 万能险,实际上是人身险的一种,和普通的人身险相比,它除了保障功能之外,还多了一个投资功能。投保人把保费交到保险公司,会分别进入用于保障的风险保障账户和用于投资的投资账户。投资部分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,投资收益上不封顶,下设最低保障利率。这个险种可以任意调整保额、缴费期,以及保障费用和投资费用之间的比例,还可以支取,所以被称为“万能险”。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,前10个月,有21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例超过50%,其中有5家超过90%。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几大保险系,其万能险业务究竟占规模保费收入的多大比例? 从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前海人寿来看,2016年1月至10月,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8.14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则高达721.42亿元。根据保监会统计口径划分,后者为以万能险、投连险等产品形态计入的保费收入。这也意味着,前海人寿万能险等业务占比高达80.2%。 再来看在国内外“买买买”的安邦系。今年前10月,安邦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99.89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达2058.55亿元,万能险等业务占比达到67%;安邦养老前10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0.96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达131.46亿元,万能险等业务占比达到86%;安邦收购的和谐健康前10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057.33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452.03亿元,万能险等业务占比约30%。 而新晋的恒大人寿前10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37.16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75.92亿元,万能险等业务占比达91%。富德生命人寿今年1至10月原保险保费收入958.95亿元,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616.69亿元,万能险等业务占比为39%。 不难看出,万能险业务是前海人寿、恒大人寿、安邦系的主要收入来源,占比最高的达到91%。 举牌资金大多来自万能险 险资在资本市场的凶猛,背后是保险产品为其资本输血。举牌的几大保险系,除了少量自有资金参与,主要依靠的便是保险产品募集资金。 在前海人寿举牌多家上市公司的账户中,多次出现了“海利年年”的身影。“宝万之争”让宝能系名噪一时,就在万科的股东中,便有“海利年年”账户。公开信息显示,截止到今年9月,在万科的前十大股东中,前海人寿-海利年年的持股比例达3.17%。此外,韶能股份、明星电力、南玻A、华侨城等多只股票也都有“海利年年”的持股。虽然在名称上没有直接显示万能险,但是在前海人寿官网上公布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中,海利年年两全保险名列其中。 在安邦系的举牌、收购中,万能险及具备类似性质的投连险也是举牌的主力。安邦系在A股举牌上市公司用的产品包括安邦保险集团-传统保险产品、和谐健康险-万能产品、安邦养老-团体万能产品、安邦人寿-稳健型投资组合、安邦人寿-积极型投资组合,安邦人寿-保守型投资组合等。其中,其举牌的民生银行、万科A、金地集团等都用到了万能险及投连险账户。 富德生命人寿同样如此,举牌金地集团、浦发银行都用到了万能险账户。险资举牌的资金来源虽然多种多样,但从一定程度说,万能险提供了主要的资金弹药。 举牌险企11月万能险年化利率高达8%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很多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,但一些保险公司能推出7%、8%,甚至结算利率更高的万能险产品,吸引了消费者眼球,也是过去几年万能险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|